一写下这标题,我就已流下三滴汗。我娃又不是考上了某中国际又放弃了,有啥好宣扬我坚定地留在了原学校的?
话说,我娃同班还真有孩子裸考进了某中国际又放弃了,人家才是可以淡淡地凡尔赛一辈子呢。
其实我们这幼升小的关键一年,最后啥别的学校也没去考,很早就放弃了选择,说思想斗争良久,似乎不太有说服力哈
。但猫妈我本着一向的钻研精神,还是广开言路,不耻下问,请教了教育界和家长界(当然是传统牛校的父母)诸多高人,听取并总结了多方建议。然后本着科学的精神,在做选择前先列出各选项的利弊,最后回归初心,想清楚自家孩子的特点、我们作为父母的目标,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先来简单说一下我家娃的情况,他从托班起就读于浦东一所15年一贯制的老牌国际学校。虽然我对他抓得挺紧,但几乎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课外兴趣班上,3岁开始学画画,4岁开始学冰球,5岁开始学钢琴,6岁开始学国际象棋。至于语数外,我们一开始是闲散自鸡状态。后来疫情期间,也就是中班下半年,展开了一些线上的英文阅读和数理思维学习。汉字完全是他用APP和自己用点读笔看书自学的。这么说吧,尽管他在学校成绩不错,但若跟外面的世界神乎其神的牛娃们比,他是普娃中的普娃。如果去参加牛校的入学考试,除了英文还可以应付外,其他方面不额外上补习班,很难杀出重围。不过,他是个适应性很强,随遇而安,并且按部就班很愿意坚持执行计划的孩子,以他的学习能力和智商水平,我觉得还是有可能在某中国际存活的,但是,会活得比较辛苦。众所周知,著名的某中国际的入学考试是有专门的补习班的,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真是丰俭由人呐
。所以,如果我当初决定幼升小去冲刺一下的话,不报班,我估计也很难如我文首举例的天然学霸那般,裸考中举。因此,为了要不要走出舒适圈,去挑战自我,考一考众口一词的神仙学校,我得好好衡量一下。
倒不是心疼补习费,我在意的是这种补习班本身。这种填鸭应试型的补习班,才是我最排斥的(此处Mark一下,这其实就是初心,最后的选择,只要不忘初心,就好做出判断了)。那么,我到底希望找到一间怎样的学校,希望孩子在这所学校获得什么?我想,好的学校当然必须能培养优秀的学术成绩,或者说白了,就是拥有傲人的升学率。但是,如果只追求这个,那不就是在上一个加长版的某中国际入学考试突击班嘛。所以,我希望孩子去到一所尊重孩子的多样性,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教育他们发自内心地去热爱这个世界,勇敢地去探索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的学校。在这里,能培养他们强大的独立性、自信心和终身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善于思考、内心丰富、有爱有梦想的人。当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号称是要做这样的全人教育。究竟内里的情况如何,实现全人教育的比例如何,就要擦亮眼睛,细细地去考察和判断了。魔都的好学校太多,都各有所长,也一定各有所短。我觉得我首先要降低预期,确定一件事——没有可能找到样样称心满意的所谓Dream School。还是要看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你最不能忍的是什么。坦白说,我当然希望孩子学术过硬,但是,比如说,更好的数学成绩,是以课外报班、拼命刷题、提前抢跑、严酷竞争换来的,我宁愿让孩子花更多时间去阅遍古今中外的典籍,有自己沉淀和思考的时间,或者去深耕一项运动和一门乐器,让他的少年时光多一些色彩,让他未来的人生多一些可延展的维度。我不能忍的事有很多:包括削尖了脑袋研究各种课外提高班,鸡鸡复鸡鸡;包括家长们一个比一个鸡,逼得我不得被滚滚俗世洪流所裹挟;包括逢年过节,卑微地寻思该给各主科老师送点啥以及怎么送;包括每天泡在班级群被老师牵着头皮当孩子陪练。。。我一开始锁定的目标学校有两个——一个是某中国际,沪上最具声名的顶尖公办高中的国际部,12年一贯制;另一个是民办学校中的头牌的国际班。前者脱离了幼升小摇号系统,有两次报名考试机会,应者如云,据说报名第一天,该校的网站就被蜂拥而来的2000人同时登陆而挤瘫痪。后者还是要参加摇号,但国际班是个单独的小池子,比起国内班的万里挑一,摇进国际班希望还是很大的。不过,我很快就排除了这个头牌民办学校,连去摇一摇都放弃了。一是因为基本没有熟人在该校国际部,情况了解得不太充分;二是因为查看了一下该校国际部的官网,风格和体制内学校没差,国际化得太不明显哈哈;三是从侧面了解到该校也是存在内部鄙视链的,国际部由于相对好进,生源资质参差,教育成果相对最弱,所以理所当然是鄙视链底端。
要说学校的各种资源,在上海,这两家传统名校简直得天独厚。这资源包括并不限于——师资、教师进修机会、学校之间交流、比赛机会、课外课的丰富程度和优质程度、学校设施的先进程度。尤其某中国际,因为是大名鼎鼎的沪上第一的公办高中的国际部,经费充裕,官方教育资源那更是要啥有啥,各种国内外活动的机会也是包罗万象又高大上。对我来说,考虑要不要幼升小换到这样的传统名校,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他们高企的升学率,而是这些资源。
至于升学率,既然是国际学校,看的当然是海外名校录取率。某中国际历年始终在魔都名列前茅,头牌民办成绩也很好看,不过一般都不止是纯国际部的成绩,而是包括国内部、双语部和国际部。
但是,某中国际耀眼的录取成绩是建立在历时12年的优胜劣汰基础上的。首先,考得进去的就不是普娃。其次,随着年级升高,内部竞争的激烈加剧,让很多孩子不堪重负,很多跟不上的,或自觉难以出头的,纷纷退出、转学。所以,最后留下来的都是千锤百炼的人中龙凤。到了高中,更有其他公办名校的牛娃补充进来。这样的生源,最后的成绩当然熠熠生辉。
必须要说一下某中国际的IB考试,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资格考的,要达到一定的年级名次,才能获得IB考试资格。所以,每年IB牛校榜他们始终高居榜首太正常了。可我娃要是读了他们学校,连IB考试资格最后都拿不到怎么办?
头牌民办的学业压力有多大我就不议了,反正是令人瑟瑟发抖的级别。而某中国际从四年级开始的严苛的分班考试,更是令人闻风丧胆。据说,每门主课都要频繁通过考试排名分强弱班,孩子们压力深重。这种重压之下,家长们斗志肯定比孩子们更高昂,这才是某中国际其实家长们是自发鸡的重要原因,超前学和补课提高是大势所趋,无人能避,否则就是落后淘汰。
当然,在这种压力下还能闲庭信步的孩子也大有人在,除了学业优异,德智体美劳还全面发展,内心强大,战无不胜,他们可能会一直在赢的道路上狂奔吧。有人说,只有这样身经百战的娃才能是未来的赢家,而逃避激烈竞争,我娃的竞争力也有可能不行。。。其实任何好学校要读得好,都没那么容易。而且现在的孩子,谁又能真正逃过竞争?
主要是,在那样的战场,我想我的娃绝无可能轻松应战,我也不希望他长期处于奋战的紧张状态中,担心他会心理不适,从此反而惧怕竞争,输不起。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娃有判断,他绝非天生牛娃,就是一个还不错的正常智商和情商的孩子。我不想因为无法拔尖,而整天让他和我都处于深深的焦虑中。
最后要说说我们已经读了快四年的这所英系国际学校。我当初没有选择那所美系的知名国际学校,一是因为其浦东校区太远了,二是因为我娃是男孩,我担心他学习自主性不够,希望他的学校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规矩,稍微严格一点,打下相对扎实的基础。结果,从托班到小班,再到中班第一学期,学校几乎都在让孩子玩。看着别的学校的同龄孩子一日千里地进步着,老母亲心中一开始是极不淡定的。不过,随着对学校教育大纲的深入了解,我终于渐渐认同了他们崇尚的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的事,并且始终把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独立辩证思考能力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理念。但毕竟咱都是应试教育输出的父母,或多或少,去年这时候,看到孩子还什么都不会——大字不识几个,数学还停留在10以内加减法,就连作为国际学校理应擅长的英文,都似乎不如别的民办双语幼儿园,连一句长一点的句子都说不出,更别提读和写。所以,萌生了要不要趁幼升小转到别的学校去的念头。可是,就在我四处走访,打听各校实际情况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可谓突飞猛进,惊喜连连。随着Phonics学习的深入和从大班起对阅读的加强,我娃竟从一个小文盲飞跃到已经可以写相当有词汇难度的说明文英文小作文,英文阅读水平也节节提升,不停升级,已是牛津树10级水平。目前,他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一定程度的中文书和英文书了,这是我几年前甚或一年前完全不能想象的。当时还在焦虑他以后到了小学能不能开口全英文,能不能听懂各门课程呢,现在看来,我真是过虑了,路遥知马力,学校的方法论非常科学。老母亲激动万分,感恩学校。不得不说,其实学校从疫情起到现在,是让家长看到了长足的进步的,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管理上。以往英国人的刻板和傲慢也在慢慢收敛,变得越来越愿意倾听家长的意见,也越来越有全盘的视野了,不再自矜自大,也懂得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学术水平——改版了中文教材,吸收了部分人教版教材,提高了对中文课的重视程度;在早几年已经引入的新加坡数学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学校的艺术教育、STEM课程的更新、课外课设计、社团建设、各种学校乐团和校运动队的培养,也都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总之,我娃每天都早早起床,盼着能早一点到学校,一放假就沮丧,我不能想象让他离开这个学校,他会有多难过。孩子们对学校的热爱和忠诚让人着实佩服学校对学生归属感的培养。不可否认,和传统国内牛校相比,纯国际学校肯定还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中国文史知识的摄入还是欠缺,比如和老师的沟通也不会太密切,比如由于不允许作业超量和刷题,可能导致某些统一考试看起来还是不能和传统国内牛校匹敌。(不过我一直想澄清的一点是,我们学校的IB成绩可能没能位列前茅,可却年年都是全体应届高中学生的真实平均成绩,一个都不会少。不像大多数学校,都是择优考IB的。)如此花式吹捧我们学校,其实我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讲真,我最后不报名去考某中国际,主要是因为我懒,我胆小,实在没有勇气在那种父母一个比一个鸡血的环境下生存,也绝不可能有定力能不被这种氛围裹挟,最后一起内卷成金钢之躯。当然,就算考,也不一定考得进
。再说,不用愁幼升小、小升初不香吗?我怎么能走着走着又忘了懒惰的初心呢,这可是我当初选择纯国际学校的最重要理由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