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咨询会邀请了两位人大附中国际部的孩子做分享。一个孩子高二,已经拿了AMC(美国数学竞赛)、USAD(美国学术十项全能竞赛)、PUPC(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等各种奖牌,学完五六门AP课程(大学先修课),拿到SAT高分。
他们有的是“努一代”父母,想用国际精英教育击穿阶层的天花板;
有的是“先进”的京籍家庭,看不上体制内的填鸭式教育;
还有的,是被迫无奈的非京籍家庭。
听说北京中考物理出题率最高的场馆是中国科技馆,就有家长去把里面每一个实验涉及的知识点都抄下来给孩子背;
看身体素质,就集体请一对一教练疯狂练跳绳;
重视公益,就扎堆儿去自闭症儿童中心做志愿者。敬老院、支教、北极科考、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简历里的故事,像是标准化流水线做出来的。
申请者需要在电脑上做一系列针对核心能力的测试。这些测试完全随机,并且只能做一次,无法事先备考。
这所大学也没有固定的校园,大学四年里,学生要在四大洲七个国家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参加案例讨论。
学的也不是某个专业的基础知识,而是 129 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形式分析、多元模式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