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个女人生没生娃,不要看她的长相,要看的朋友圈和微信头像。
没生孩子前,女人的微信头像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文艺,各有各的卡哇伊,各有各的忧郁。
生了孩子后的一两年内,微信头像不可避免地画风突变,弥漫着屎尿屁的气息。
朋友们打眼一看:哦,很好,她也生了。

但是,就像娃会长大,妈妈的微信头像也在不断进化。如果你也有个娃,快看下自己进化到哪个段位了吧!

一个女人有三样东西是藏不住的:穷、咳嗽,以及当妈。生娃是对一个女人潜在母性的精准榨取:不管多么文艺小萝莉,一生娃全方位充满屎尿屁气息。不但朋友圈每天360度晒娃,一周足足晒够七天,微信头像也被娃的各种萌照侵占。在生了娃的头一两年里,微信头像都不可避免地做到过全国统一:“三翻六坐七八爬”,每次成长都是对妈辛苦的奖赏,不换个头像哪心甘?朋友去年生了娃,一度想把头像换成孩子各个时期的照片,但又想保持职场独立女性的形象。有天夜里,实在忍不了了,半夜12点多把头像换成娃啃大苹果的照片,黑夜中喜滋滋欣赏一番,心满意足睡觉去。好家伙,当妈不晒娃,就像身上痒了不去挠,谁忍得了?这个阶段的老母亲不再只沉迷于娃的“美貌”,而对娃的才华顶礼膜拜。娃展现出来的每一个艺术小火花、小噼啪,都要被当妈的捕捉下。一幅涂鸦、一张小画,一个折纸,都能成为老母亲的头像素材。我闺蜜之前用过一个头像,灰不灰、黄不黄的,我寻思这是个啥东西嘛,特别像几条消化不良的粑粑。她气急败坏地反驳,这是我儿子的泥塑作品珊瑚,泥塑好吧?你看是不是特别有抽象艺术派那个范儿?老师也说他特有天赋,可以好好培养,巴拉巴拉……这阶段当妈的都有一种自信:不管娃弄的是个啥,都感觉他日后能走进艺术殿堂。微信头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涂鸦、泥塑、陶艺、轻粘土、橡皮泥、积木、折纸、剪纸……我闺女4岁的时候第一次画了妈妈,那不羁的线条,那狂浪的头发,那歪斜的五官……别说,仔细瞅瞅,还真有0.0001%的像我。我对着娃又夸又亲,兴冲冲地发了朋友圈“女儿的大作”,又喜滋滋地设置成了自己的头像。娃爹忍不住问,你这个头像是闺女画的吗?画的是鬼吗?没听毕加索说吗,人家花了一辈子学习怎么像儿童一样画画。我们的娃画的是画吗?捏的是泥吗?码的是积木吗?剪的是纸吗?是天,是光,是希望,是天才的灵感乍现,是天赋的熠熠发光,更是当妈的无上荣耀。一个个能说会道,小嘴巴还特别甜,当妈的幸福感飙升。骑马的、射箭的、跆拳道的、跳舞的、弹钢琴的、练架子鼓的……娃熊熊燃烧着的人民币,怎么也得在微信头像上留下点痕迹。期间,微信头像再穿插点带娃四处旅行的照片,什么三亚的椰林,泰国的鸡蛋花,日本的迪士尼,新西兰的跳伞……嚯,一个积极向上、五讲四美、品学兼优、家底丰厚的家庭冉冉升起。这一切的背后分明是打工和搬砖的动力,是为娃主子不停赚钱的驱动力。再说了,要一不小心在万能的朋友圈嘎个好亲家,那二十年后不就省老鼻子力气了吗!除了朋友圈里晒买练习册、包书皮、送娃入学、戴上红领巾等仪式感时刻,微信头像也有了点仪式感。阴郁灰暗的头像不要,换上娃的一张精修艺术照,先混个脸熟。非主流的头像换一款,娃穿着制服参加比赛、参加表演、捧着奖状奖杯的头像,更会被老师认为是合作的好对象。娃一上学,我就把我的头像,从一只憨萌能吃的猪,换成了一头凶悍有力的虎。不管娃有没有考上985、211的气质,当妈的都得有点气势。但到后期,因为辅导作业对亲子关系的巨大杀伤力,很多老母亲的信仰起了变化:一些老母亲开始相信意念的神秘力量,不但在朋友圈反复发送捂着胸口的图片,配文“咱不气,咱不气,气死无人替”,微信头像也开始走“佛性路线”。清风明月海边照,劝自己不争不怒,心静如水任他飘……与之相随的是,娃在妈的朋友圈基本消失,做头像的资格也基本被撸。在屎尿屁里摸爬滚打好几年,现在终于有点时间、有点空闲了,老母亲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中年妈妈的微信头像重回生娃前状态:自拍照、文艺图片、卡通图片、萌宠图全面上线。放卡通图片:谁还不是外表冷漠、内心温热的二次元小可爱呢?放家里萌宠照:这是当妈的自我疗愈——辅导作业气死人,还是猫狗最可心……当然,有一些妈妈正处于多种段位混打阶段,还有些妈妈从来不换微信头像,在她们眼里,晒不晒娃,进化不进化,一切都由老母亲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