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对今天的年轻父母而言,最动听的一句褒奖莫过于:陪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整理习题册,领取各种学习资源,报考各种梦想预备班,管理孩子的身心健康,拼命赚钱积累教育经费......在今天,学习早已经不是娃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场全家总动员。每个涉身其中的家长都需要同时具备多项能力:耐心、洞察、财力,才能在这场全民拼娃潮中侥幸上岸。可以说,通过上学实现“世俗成功”的路有多难走,这届家长践行“教育军备竞赛”就有多拼命。01.
那些无法安放的焦虑
家在深圳的10岁姑娘田晓彤,就是这场拼娃潮中的一员。9年前,妈妈爸爸从上海转战深圳,共同在鹅厂打拼。随着鹅厂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的步步为营,二人的收入和地位也早已甩开大部分同龄人,跻身高收入精英群体。无论按照中国美国还是欧洲的社会分阶定义,这都是一个“很能打”的家庭组合。对晓彤来说,如果父辈的使命是打江山,那么10岁的她也早已被预设了一个“奋斗主题”:守住父母的奋斗成果,实现家庭阶层的进一步流动。尽管这个10岁小女孩甚至连“阶层流动”的概念都无法言明,但她被安排好的to-do list,已经指向了明确的目的:周一到周五,应对学校早八晚四的学习。阿姨陪伴她上下学。周三周五更忙一些:这两天晚上有一对一的家庭英语课,分别对应着听力和口语提升。周末当然是不休息的。周六上午中文写作课,下午小提琴班。周日则被两大节钢琴课占满。晓彤说,她喜欢的是周六五点以后的时间,因为那之后她既没有老师要应付,负责“跟班”她的阿姨也开启了她每周半天的短暂休息。换言之,妈妈会作为阿姨的“替班”,陪伴她度过接下来的周日整天。当然,妈妈的陪伴并无法代替她的周日待办。尽管以后钢琴课减少成了一节,但那只是因为“周日上午改成了打板球,也有可能是高尔夫——我妈妈还在选。”的确,“调研英式板球学员的升学情况”、“咨询高尔夫课的费用和安排”这些任务,都已悉数排在了妈妈的to-do list上。毕竟在一个高知妈妈的认知里,教育改革必将把体育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在这座贴满“打拼”“奋斗”标签的城市,深圳的育儿战争丝毫不比千余公里外的北京逊色。本地家长活跃的育儿论坛上,你永远会看到有父母在热切地展示着热血鸡娃的奋斗精神。在一篇名为《立志考取深中,把农民FANG鸡成深中学区FANG,立贴为证》的帖子中,一位昵称为@立志上深中的家长说道:“深中作为深圳最优秀的学校,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校,我们也不例外。而我们的计划——没错,就是超前学习:2. 考取英语相关的各类证书书,比如PET/ACE等;在分享完鸡娃的“四大基本策略”之后,这位家长还在论坛中分享起了“鸡娃日记”:在家长制定的数学学习计划中,这个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保持着每17-18天就拿下一学期课程的学习速度,并兼顾提优练习册的刷题任务。而以这个速度初步估算,在其他同学正式升入小学二年级之际,这位小朋友早已拿下四年级的数学课业内容。当然,不只是数学,语数外三科都需要保持超前学习,而爸爸妈妈就是陪伴全程的辅导老师。除了语数外三门主科,这位家长也详细分享了一套他对“鸡娃编程有多重要”的认知:“由于目前知道编程,或了解编程的家长还很少,竞争小,只要努力下,很容易出成绩。只要学完以上三种编程语言,参加比赛的话,省级二等奖的,211任选;省级一等奖的,985点招;国级二等奖的,复旦,交大等点招;国级一等奖,清北点招;世界级1-2等奖,麻省等藤校,全额奖学金就读,任你选。”“买不起学区房,拼不起爹,还不能拼娃吗?”主贴末尾,这位家长如是说道。我们很难得知,“鸡娃”究竟将在何种程度上帮助年轻父母们实现对下一代的期望。然而,这场浩瀚潮流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倒是“父母们无处安放的焦虑”。精英如田晓彤的父母,焦虑于孩子将来保不住中产的生活,于是提前布局了孩子的生活;平凡如这位论坛父亲,焦虑于没买学区房,于是硬是通过“鸡娃”也要把自家的普通房“鸡”成学区房。然而,这真是最好的方式吗?我们按下不表,再去看看另一个家庭的故事。那些和大多数反着走的人
前不久,Cindy刚刚批量收到了人生十几年来的一连串好消息:人称“设计界哈佛”的艺术类院校罗德岛向她递出了橄榄枝。此外,普瑞特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以及马里兰艺术学院——三所设计界三强名校都给Cindy发来了录取信,并分别附带80000美元、71400美元和46000美元的奖学金。然而,与前述的鸡娃不同,Cindy所经历的教育几乎可以用一个短语来概述:身为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Cindy本身并不来自什么艺术家庭。她的父母是典型的商业人士,用她的话说,“全家三代之内没有任何人学艺术”。因此,当她决定要走艺术这条路的时候,也不容分说地受到了许多质疑。但她的幸运之处是,她一边被质疑着,也一边被给予了足够的施展机会:她的父母不属于“直升机型爸妈”,对她的决定表达了支持并将她送到深圳瑞得福国际学校之后,就让她体验完全独立的寄宿生活,而不多加干涉。很多时候,Cindy会一连几个月都见不到爸妈。但更重要的是,被“允许施展”的Cindy,高中在瑞得福国际学校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领地。在学校的三年间,Cindy和小伙伴们策划统筹学校三年开学典礼、结课典礼、节日庆典等大型校级活动,还策划了深圳市级2000+人流量高中生艺术节,也担任瑞得福国际学校学生会2019的年度主席。
Cindy(左二)和同学在社团招新现场尽管只是在学校的学生会操弄文艺活动,但于Cindy而言,她却借此摸到了艺术策展的体验机会。众所周知的是,艺术策展需丰富的知识底蕴和艺术基础,需要优秀的统筹领导力。这些专业需求,恰如其分地与这个女孩的三年经历所匹配:与Cindy同届的瑞得福2021届55名毕业生,目前已有9名收获了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的录取,结合最新大学排名“换算”,就是50人中,9人获得了清北垂涎。此外,还有6名同学获得了美国排名第35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录取。
在瑞得福,拥有自我驱动力的孩子习惯于自行“组团”,实践着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正因此,早先,还有家长问起“自家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表达“为什么一回家总是搞些有的没的”的不理解;而今天,瑞得福的新家长们早已自发形成共识:“孩子,到了新学校可别在教室傻坐着,赶紧去做活动。”在这种美式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近两年,瑞得福向世界一流学府输送了大量人才。▻ 美国方向,瑞得福拿下了西北大学、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维克森林大学等大批名校offer。▻英国方向,瑞得福学子录取到了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名校。▻ 加拿大方向,瑞得福学子倍受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青睐。▻ 澳大利亚和香港方向,瑞得福学子也取得了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等名校offer。▻ 艺术方向,罗德岛、普瑞特等名校纷纷向瑞得福学子敞开怀抱,全美音乐学院排名第一的伯克利音乐学院的offer也被瑞得福学子收入囊中。▻ 除了英语系国家和地区,瑞得福毕业生还有录取到了荷兰排名第一的阿姆斯特丹大学,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名校,充分说明了瑞得福的纯美式教育在全世界的受认可度。除了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首届毕业生还累计获得奖学金超过600万元,2020届更是突破1000万元。尽管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能拥有“被好大学录取”以外的其他收获。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好的升学结果”始终家长最牵肠挂肚的一大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成就并不是靠“鸡娃”、“超前学习”、“不鸡则亡”的极端焦虑感实现的。相反,它靠的只是解答清楚的一个问题:爸妈请回答:我为谁而学?
任何流行趋势背后一定有其深层的原因,鸡娃也不例外。鸡娃的家长们当然没有做错:在有限的资源里,他们真实地拿出了绝大部分资源,努力照亮孩子的前路。但值得反思的是,他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教育过程中唯一可以被“鸡”起的那样东西,就叫做“为自己而学”。一个个本该成为自己人生主角的孩子,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在失去对人生话语权的同时,更被裹挟进一个运转不停的“流水线”化的学习系统,追求自己未曾审视过的结果。更耸人听闻的是,这样的“被动”竟然要持续长达十几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