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一所集齐“哈耶普斯麻”的国际化学校,WLSA上海学校有太多的“传奇”之处:
它是上海滩相对年轻的学校,却是升学成绩最亮眼的。从2015年第一届毕业生起,6年间从WLSA上海走出了多位被哈佛、耶鲁(2)、普林斯顿(2)、斯坦福(2)、MIT、牛津、剑桥等世界顶尖大学录取的学生,集齐“哈耶普斯麻牛剑”,45%的学生入读美国top30名校。
△2021年WLSA早申(部分)录取榜,除了斩获哈佛、斯坦福等美国名校之外,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全面开花
它可能是全球顶级师资最集中的中国学校。这里有来自安多福的化学、历史老师,有来自格罗顿的英语文学老师,这两所顶尖寄宿美高的知名度想必不用我多介绍,就在去年,英国伊顿公学的传奇校长Tony Little也加入WLSA上海成为外方校长,亲自负责学校的A Level项目。
△WLSA上海背靠以中、美、英澳六大名校为首的世界名中学联盟World Leading Schools Association,目前有55所成员校,包括伊顿公学、哈佛西湖、格罗顿学校、北京第四中学、复旦附中、澳洲基隆文法学校、南非韦斯特维尔学校等,成员校之间共享教育资源、课程开发等
它更是国内最多元化的民办双语学校之一。在WLSA,除了有来自上海静安、古北的孩子,还有来自内蒙、四川、山东等全国十余个省市的孩子,每个人带着不同的文化和家庭背景来到学校。
值得骄傲的是,去年,WLSA自主研发的跨文化领导力项目Cross-Cultural Leadership Program还被清华大学引进,开了高中课程进顶尖大学的先河。
人红是非多。坊间对于WLSA的“八卦”也不少,“是否拿到顶尖录取的都是奖学金学生”,“上海本土学生录取的怎么样”,“普娃会不会得不到足够的资源”,“课程是否过于创新而不适合大多数学生”?
因此,这一有机会走进传说中的WLSA时,我们特意没有采访被哈佛、斯坦福录取的学霸,也没有着重于奖学金学生,而是分别前往WLSA政熙路和宝山两个校区,和5位“普娃”应届生,以及多位老师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学生和老师眼中真实的WLSA是什么样的01 。
“我们的学校,有点儿破”
关键词一:朴素
“我对WLSA的第一印象就是基础设施差。”wyt同学非常直接,他是9年级从上海另一所国际化学校考进WLSA的,在今年申请季,他拿到了剑桥大学经济专业的预录取Offer。
Wyt回忆刚刚入学时的感受:
最开始,WLSA杨浦校区只有一栋六层教学楼的一部分,没有足球场,只有非常简陋的篮球场和跑道。后来,情况有所好转,到了高一下学期时,同学们搬到了新落成的宝山校区,终于有宿舍、体育场和实验室了。
“如今,我们杨浦校区也占领了一整栋教学楼!”Wyt笑着说,作为过来人,他还是提醒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来我们学校肯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环境比较朴素。”
在Wyt等同学们看来,有点儿破的学校是硬件缺陷,但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听说有些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会抱怨大学校园没有高中好,我们现在出去,觉得哪哪儿都好,都比我们洋气。毕竟,出国留学总是要吃苦的嘛!”
的确,对于生活在物质富足年代的00后们来说,这样从无到有的经历,和“朴素”的环境体验,要比fancy的校园,豪华的教学设备更加弥足珍贵。
02 。
“我们的原创课程,上海滩独一份”
关键词二:创新
高一时,Wyt上了一门思辨课Colloquy,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甚至启发了我的暑期活动和学术兴趣探索。”
“在课堂上,我们用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探究了社会阶级、性别、宗教、艺术等敏感但重要的话题,除了常规的老师授课之外,还有大量的时间供学生们自由讨论。”Wyt说,他回忆当时在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讨论中,老师引导大家重新审视过去“科学和宗教无法相容”的观点,还直接启发了自己暑假去以色列的经历。
Wyt说的Colloquy,起源于WLSA联盟校温彻斯特公学,是WLSA菁英课程(Global Impact Program,简称GIP)非常重要的一门课。
很多人会认为WLSA是一个AP学校,其实并不然,WLSA用的是自己原创开发的WLSA GIP菁英课程,再结合美高、A LEVEL方向课程融合而成的创新国际化课程设置,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美国方向升学优秀,首届A Level班也表现优异,在2020年剑桥冬季考试中,92%的学生在数学取得了A的成绩
关于为什么要做原创课程,我去年问过来自伊顿的传奇校长Tony Little,当时他那句“称自己为国际化学校很容易,做一个帮助本土学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课程却很难,我们想要做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学校。”令我印象深刻。
而在课程原创设计中,比如光是“中国学生在全球择校中遇到了什么障碍”一个问题,WLSA老师们就要向耶鲁、芝大、康奈尔等世界顶尖大学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着实下了苦功夫。
△WLSAGIP菁英课程包含技能拓展、战略研究、伦理哲学、思辨、跨文化理解能力等5门核心课程
听学校老师介绍,今年WLSA还开发了两门特别有意义的课程:当代中国Contemporary China、中国哲学和文化传承Chinese philosophy cultural heritage,全英文授课,将来还会通过WLSA联盟、网课、学术论坛等途径,让格罗顿、伊顿公学、哈佛西湖的孩子们也能上高质量的中国课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03 。
“我做了本四川话语音词典”
关键词三:开放
四川男孩Richard最终拿到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全美排名第9的文理学院)全额奖学金录取,和他对于语言的热爱分不开,今年,该校ED阶段在大陆仅录取了5个学生。
从四川到上海后,Richard发现上海本地的同学并不会讲上海话,这也促使了他的思考:
为什么不能讲方言?人们对于方言的偏见从何而来?讲方言的人是没有文化、没有教养吗?
于是,他开始研究四川话,还在学校里发起了语言学社团,普及语言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我们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创办学生社团,完全由学生自我主导,学校尽可能提供给我们最大的支持。”
后来,Richard还开发了一个在线的“四川话语音词典”,从最基本的词汇开始,记录四川话的发音,例句和解释。
至于为什么WLSA的学生“人手1-2个社团”,Richard回答的非常直接:WLSA有CCA(Co-curricular activities)项目,从学校层面就鼓励社团的创新创造,其次确实也是学校年轻,学生有空间去发起更多社团,而不像很多老牌学校只能当社团的“继承者”。
当Richard在校园宣传语言学的时候,“上海理工男孩”Allen正在一门心思研究他的“水面漂浮物清扫机器人”。今年申请季,Allen被梦校CMU环境工程专业录取。
在高中3年,Allen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与环境工程相关的活动上。“当我目睹了上海冬天的雾霾以及满是垃圾的水面后,我决定把环境工程当作我的dream major,用自己的努力来缓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理工男孩Allen话不多,但非常真诚。
后来,他常常利用周末的时间来研发一些小的创意机器人,还自主研发了一款水面漂浮物清扫机器人,“虽然经历了大约七八次的实验失败,报废了十多个马达,但最终我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了水面清理的任务!”
△Allen研发的机器人获得了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第一名
04 。
“AP不多,兴趣很多”
关键词四:不内卷
在WLSA,上海男孩Ryan或许不是申请结果最好的,也不是成绩最优的,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申请材料的活动列表第二个就是打篮球了,哪里好意思拿来宣传呀。”
当然,Ryan也是比较谦虚了,在2021年放榜季,他拿到了知名文理学院Davidson College的录取,全美排名第10。
Ryan是从WLSA新竹园初中部一路直升上来的,当初选择国际路线的理由也很简单,“不擅长考试,于是想朝出国方向试一试。”
他是一个滔滔不绝的孩子,尤其是说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Physical therapy运动康复时,眼睛里明显有了光。
Ryan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生物,但具体往哪个方向发展,却是一路磕磕碰碰踩了不少坑。机缘巧合之下,Ryan认识了匹兹堡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位教授,平时喜欢打篮球的他也对这个小众的专业产生了兴趣,有些生物的内容,有些医学的内容,又比较实操,蛮适合自己的,于是就一头猛扎进运动康复专业了。
AP不多,兴趣很多,奖项不多,思考很多,没有内卷,在WLSA上海,Ryan并不是一个特例。
在转到WLSA之前,Jessica在上海一所知名的体制内学校读书,她很坦诚表示自己到了WLSA面临了一些学术上的压力和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在兴趣探索上也并非是一蹴而就。
最初,Jessica想要往心理学方向发展,当时研究了一阵子的马术治疗自闭症的项目,后来,因为受到电影《少年的你》的触动,开始往传媒方向发展。
在申请季前,Jessica做了一件特别酷的事情,跑到迪士尼去拍《哈姆雷特》微电影,“我们的老师Jake说可以把哈姆雷特改编成任何的一种形式,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迪士尼。”
介绍起自己作品的时候,Jessica的眼神和声音都透露着自信。
05 。
斯坦福毕业的英语老师
关键词五:浪漫
“我们学校虽然硬件差,软件却是世界一流的。”学生们说的“软件”,有课程、资源,也有学校里的这些“大牛”老师们。
我们知道,WLSA的师资是出了名的强,比如安多福来的化学“大佬”Neferterneken K Francis老师,比如语文老师“小火箭”,上课特别清晰有条理。
但学生们提到最多的,是一位斯坦福毕业的美国小伙儿Jake,他曾在顶尖美高安多福、格罗顿学校都有过任教经验,是WLSA最年轻的英语部主任。用Jessica的话来说,“他的英语课就是一天的高光时刻。”
回想起Jake的课堂,学生Jessica的最大印象就是“浪漫”,她和我们分享了Jake英语课上的特别环节——哲学之问Philosophy Quotes:
就像是云和风。因为云会随着风飘,而读者也推动着故事的解读。
这也是Jake英语课的一大特色——开始上课前,Jake和学生们之间的哲学之问环节,有时候是关于时间的形状,有时候是地铁上的声音……当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回答,诗意就在教室里蔓延开来。
我问Jake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环节,他笑着说: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我一样选择文学专业,但观察自己身边的斯坦福同学们,那些主修计算机专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也会去上艺术史课,有些工程师也可以写小说、诗歌,在紧张的学习中抽一些时间去阅读文学,思考哲学。他希望WLSA的学生也能成为这样有趣而浪漫的人。
△WLSA上海学校首次校友聚会
虽然年轻,Jake却有着自己笃定的教育理念——“身教重于言教”。他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医生,我们经常在餐桌上讨论数学问题,我们一起解有趣的公式题目,休息的时候,他总会在沙发上阅读,有时候也会和我们分享他的思考,我认为他是我最好的老师。
因此,Jake也建议家长不要总问“你作业做好了吗”,“你今天背了多少单词”,“你今天读书了吗?”,有时候,父母在家里营造的学术氛围要比“吼”一百次更重要。
06 。
“每个人都想多做一点点”
关键词:责任
申请季,Jake做了一件令学生们非常感动的“小事儿”,他把身边被斯坦福录取的校友们的文书一个个搜集起来,将意思的文书片段分享出来,给申请季的学生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文书写作课。
“他并不是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却花心思精力做这样一堂文书分享课,这太感人了。”今年拿到CMC录取的四川男孩Richard说。
在WLSA,并不只有Jake一个人这样做。
疫情刚刚在国内爆发的时候,托福、SAT考试接连取消,让申请季的学生们猝不及防。于是,WLSA升学指导主管张老师在最快时间协调好了标化考试考点,让学生们没有后顾之忧。
考虑到WLSA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校外升学机构,WLSA除了学校升学指导之外,还给每个学生分配外籍英语老师帮忙指导文书。“我是由Jake指导的文书,我们好几个他辅导文书的同学们都说,他看过的文书,水平能上好几个档次!”Richard说。
就在今年初,WLSA学生们还捧回了包括美国中学生建模竞赛(HiMCM)特等奖,英国物理奥赛(BPhO)超级金奖等重磅奖项,在竞赛上也逐渐崭露头角。
△除了课程、社团,WLSA将很多顶尖赛事,全球学术论坛带进学校,不愧是“硬件普通,软件一流”的学校
“确实,我们学校一直在进步。”一路走来,Ryan的感触颇深,不论是硬件校园环境,还是越来越稳定师资,更加系统化的课程,都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写在后面的话」
“您在安多福、格罗顿等顶尖美高都教过书,怎么看WLSA学校破,设施差的现状?能适应吗?”我开玩笑地问Jake。
Jake露出了他的招牌笑容,解释说:我们说有趣的灵魂比好看的皮囊更重要,当我看到学生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探索学术与兴趣,老师们不遗余力设计原创课程,坚持学术诚信等等,这真的要比漂亮的教室、昂贵的设备更有价值。
“甚至,我可以坐在旁边的地板上和学生们一起上课,讨论诗歌、文学(而不会为了硬件妥协每个人的善良与本真)。”
或许,这份难能可贵的质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的支持与帮助,是WLSA学生通往世界顶尖大学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