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Fall宾大ED录取!他们真正诠释了“Be Yourself”
渊学通教育 渊学通国际课程 2021-03-08 11:30 
每次问起世界一流大学的申请经验是什么,似乎都会得到一个“神回复”:Be Yourself !
这……答案,真是高级凡尔赛,把那种“毫不费力又取得大家梦寐以求的结果”的气质传递得淋漓尽致。是把自己的爱好不分青红皂白地罗列出来?
是把各种活动、比赛写满简历来证明自己优秀?
还是向招生官一而再地说明自己对申请学校的热爱?
当我们无法将这个Slogan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概括时,不妨将目光转向已经申校成功的学子,看看他们是如何践行Be Yourself的意志的。
2021Fall申请季,很多学子都陆陆续续收到了自己的offer。Rayan, Justin也是其中的二位。他们分别拿到了宾大M&T项目的录取、宾大PPE专业的录取。虽然申请的专业不同,却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相同的特质,而关于Be Yourself, 他们这样诠释:Rayan选择宾大M&T(Jerome Fisher Program in Management & Technology, 杰罗姆·费舍尔管理与科技双学位项目)的初心竟然源于小时候一场影院播放的AI大电影,问他为什么“一往情深”,他说只是觉得“酷”。觉得酷,所以变成了一个疯狂的STEM小孩,各种科技代码玩得很溜。而经过了自己不断的探索,他发现只是学Tech,毕业后大概率会是一个程序员帮别人开发产品,而他想设计自己的产品,Be really helpful to the world. 所以,他又开始钻研商科,玩得不亦乐乎。
Justin走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小时候因为家庭氛围的鼓励,他喜欢上了辩论,又在准备辩论比赛稿件时接触到了哲学。于是他建立了学校哲学兴趣小组与比赛队伍。在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他意识到政治与法律也是他的心头好。兴趣对Justin而言,是像“一生二,二生三”那么顺其自然。于是在挑选专业时,Justin也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选择了宾大PPE(Philosophy, Politic, Economics, 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Rayan是个会做减法的专家。在面对学习、活动、社团、项目等压力时,他生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来保持学业和活动的平衡。忙碌起来,虽然休闲时间尤为稀少,Rayan依然能够抽出时间玩篮球,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Justin的经历更是丰富。转学过6所学校,中国、美国两头跑,但他的GPA从未跌出过前10%。虽然其实性格偏内向,在辩论场上屡败屡战,但他依然坚持,并在11年级时,作为队长参赛的他,面对着1800名观众的注目礼,3天里带队连赛11场终于战胜了所有对手取得冠军。Rayan深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能为未来提供一点帮助,所以当他发现一个能够起到作用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设想时,他会变成各种角色去把这个设想落地。有时他可以是技术员,去学习最新的技术,更新自己的技术库,完成项目的开发。有时他又变成产品经理,抓住创意的核心,去刺激市场上的需求。有时他又变成销售经理,去洽谈、去交流、去销售。而Justin则是一个思考者。他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东西帮助到他人。在家里面对年幼的妹妹,他是最好的哥哥。在社区大学,他是最好的哲学老师。他希望通过思考获得更多学识,并通过人与人的联结分享给他人。宾大里或许有很多Rayan, Justin. 他们的特质是如此的鲜明,内心总涌动着一股不容忽视的能量,用少年人的姿态直面世界与未来。在他们眼里,Be Yourself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跌落、失望后凝结的坚持、勇敢与乐观。
当然,这些特质的背后也有家庭教育的力量。Justin妈妈说,她带孩子很轻松,也很佛系,都是孩子主动向前冲的。真有那么好的事情?Justin妈妈相信潜移默化的改变比明令禁止更有效。小孩子容易生出逆反心理。当大人不再指手画脚,对孩子暗示“都可以,由你定“时,孩子反会戒骄戒躁,认识到自己决定的重要性,并且在比较小的时候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谨慎规划自己的未来。
Justin妈妈认为,最好的教育必须同时兼顾孩子学习的软硬环境。软环境就是对孩子学习潜移默化的引导,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有意识地去观察、去模仿,不停完善自我人格。而硬环境则是对孩子学习环境的高标准高要求,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就一定会让孩子选择最适合他的学校。
除了软硬环境的营造,Justin妈妈认为与孩子的交流,特别是读书以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交流也尤为重要。父母不应该傲慢地觉得,自己的陈旧经验,能够照搬硬套到孩子的处事中,而是应当适当地保护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成长,让孩子自己心无旁骛地走下去,自然会走地更稳更准。